停课不停研:学院举办“疫情期间的京师系统人”线上科研交流会

来源: 作者:周亚、吕俊宇 发布时间:2020-03-07 浏览次数:

2020年3月7日上午10点,系统科学学院“疫情期间的京师系统人:新冠为科研带来的挑战与反思”线上科研交流会成功举行,全院师生及校内外专家逾160人参加了会议,反响热烈。交流会由系统科学学院院长陈晓松教授主持。

陈晓松教授首先介绍了会议背景。他指出,疾病传播是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的一个传统领域,自疫情伊始,学院师生就通过各种方式,开展了科学研究,这次交流会的目的就是系统总结相关已有研究成果,酝酿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疫情专项课题,并进而探讨学院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应有的意识与方向。他同时提请与会师生思考如何在学院营造科研合作氛围、形成联动效应、发挥系统科学学科优势。

其后,会议安排了两个重点发言,分别是学院张江教授的《基于人口移动的新冠病毒跨城市传播模型以及预测与干预》,以及吴金闪教授的《基于多源数据的传染病计算平台及其在风险准备风险应对中的运用》。张江教授团队结合百度人口迁徙数据和多地区传染病传播模型,对武汉为中心的新冠状肺炎病毒的多地传播模式及其演化趋势进行了实时分析和预测,并尝试对各类政策干预手段的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目前,该成果已经在学术共享平台公开发表,得到了中国电子科学院专项组专家的认可和支持,并已成为专项组每日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汇报疾病监控数据及预测分析的重要理论依据。吴金闪教授团队的报告重点关注了数据收集、参数估计、细化机制及方法创新等问题。考虑到传播周期内不同时间点具有不同传播能力,运用了有效再生数时间序列方法,构造了迭代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并对武汉等典型地区,包括境外国家疫情发展进行了预测,也提出了传染病计算平台的基本设想。

          

随后,与会的各位师生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系统科学学院的陈晓松教授、狄增如教授、李红刚教授、韩战钢教授、斯白露教授、樊瑛教授、王大辉教授等,以及地理科学学部的汪明教授、叶谦教授都发表了精彩点评,对于如何提出与疫情相关的、有系统科学特点的科学问题,如何在数据有限的情况下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如何将系统科学与安全工程、应急管理相结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主张。会议的讨论区也收到了200多条留言,师生进行了充分讨论。

                          

最后,狄增如教授、陈晓松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狄增如教授强调了系统科学在解决疫情相关问题中的独特优势,号召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人进一步树立学科自豪感。陈晓松教授则强调在今后的系统科学学科建设中,应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关注诸如地球系统复杂性的重大科学问题,并与学校其他单位深入合作,联合攻关,他同时指出,线上科研交流方式有其优势,以后应进一步加强。

此次交流会在北师大的上课铃声中开始,也在铃声中结束,充分诠释了京师系统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的态度。据不完全统计,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化学学院、体育学院,以及新疆大学、龙信数据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国家智能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数位学院院友全程参加了此次线上研讨,并随后与学院老师进行了深入研讨。参与的学生也纷纷表示,这次研讨使同学们对系统科学的地位、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学院的科学研究形成新的意识和方向,提升了自己的学科自豪感与使命感,也更好地激励自己为系统科学学科建设,尤其是做好“十四五”规划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