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高端讲坛】欧阳钟灿:揭开红血球双凹碟形之谜

来源: 作者:王梦琦 发布时间:2021-03-23 浏览次数:



揭开红血球双凹碟形之谜

主讲⼈:欧阳钟灿  院⼠


欧阳钟灿(1946—),理论物理学家,福建泉州人,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3年),日本应用物理学会国际会士(2015年),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控系,后取得清华大学凝聚态物理硕士(81年)、光学博士学位(84年),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博士后(85年)、研究员(92-)、所长(98-07年),西德柏林自由大学洪堡基金访问学者(87-89年),中国物理学会<物理学报>及Chinese Physics B两刊主编(09-),先后获首届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杰出物理学成就奖,首届“国氏”博士后奖励基金,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周培源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报告摘要

      2000多年前人类就对血液的认识充满好奇与敬畏,血液为什么是鲜红色,这是血液中充满了红细胞,这是人体中唯一的没有细胞核与其他细胞器的细胞,红细胞内主要是充满带红色的血红蛋白,这个蛋白能够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器官,并有顺序的把器官的废气二氧化碳交换排出。光学显微镜发明不久,人们便发现红细胞不像普通液滴或肥皂泡具有球形,而是一种美丽的大小均匀的双凹碟形,这保证了其变形性可穿过半径只有红血球一半的毛细血管。这个形状的成因从显微镜发明以来一直吸引生理学家、生化学家、以及生物力学家的穷思异想,但都不能找到答案。直到1971年发明液晶显示的德国科学家W.Helfrich在认识到细胞膜其实是一种液晶膜,这才从液晶膜弹性力学找到红血球形状的答案。利用Helfrich生物膜理论我们发现 胆结石螺旋膜、富勒烯与碳纳米管螺旋、以及病毒正20面体对称都可以找到解释。为此,我们小组从此进入理论生物物理的交叉研究领域,所培养的博士后、研究生、与本科生已在国内外研究单位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科教融合的成就。



2021年3⽉26⽇下午15:00

京师学堂京师厅

ZOOM会议ID:683 6655 9536

密码:210326


扫码加入Zoom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