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 从个体最优化角度对社会分工自组织过程的讨论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3-23 浏览次数:

 

201712月,系统科学学院陈家伟团队Physica A发表文章:The mechanisms of labor divi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optimization。 

  社会分工的自组织过程一直是复杂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分工形成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应用“多个体模拟”和自组织理论对空间分布的一个群体的行为进行模拟,在适当的资源分布、个体间信息有偿共享、自适应状态调整等演化机制下,个体按照净收益最优化的原则进行每一步的决策和演化。结果表明,在机制设置合理的条件下,考虑个体收益最优化,群体最终能够形成明显的分工,同时达到整体收益最优。本文还从理论的角度,基于平均场思想和主方程方法,验证了基于自组织机制的个体分化是合理的。最后针对模型中的某些关键参数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影响自组织过程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还对不同初始个体特性分布的情况进行模拟,发现个体自组织和个体特性初始分布无关。 

 

我们认为产生劳动分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信息共享:在封闭的环境中,资源信息是共享的,个体信息费用的加入,对于信息畅通完备这一理论的假设是一种很好的现实修正和补充,使个体更加趋于理智和现实地从个体的最优化角度来选择行为。

(2)边学边做:无论从个体最优化角度考虑,还是从整体收益最优考虑,边学边干的机制都是分工形成的重要机制,个体通过重复干一件事情而增加熟练度和准确度,保证了个体趋于专业化。

(3)随机涨落:随机涨落是系统自组织演化进行的必要条件。在仿真模型中,演化结果是过程依赖的,随机涨落会影响个体的最终分化结果。但在理论模型中,随机涨落不会影响个体的最终分化结果,只会影响分化形成所需的时间。

 

 

 

研究成果:Zhu, L., Chen, J., Di, Z., Chen, L., Liu, Y., & Stanley, H. E. (2017). The mechanisms of labor divi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optimization.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 Its Applications, 488.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8437117306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