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访谈(四)|王友广:中国养老亟待破局,师大学子勇于探索

来源: 作者:系统学工 发布时间:2022-03-21 浏览次数:

王友广 1996年9月从湖北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后被保送到系统科学系,师从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方福康教授,2003年获系统理论硕士学位。

曾就职于中信银行、大公国际、康佳集团、创维集团等公司。

现任北京甲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社区发展协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适老性建筑学术委员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先后出版养老专著:《中国居家养老住宅适老化改造实操与案例》(化工出版社)和《中国城市养老指数蓝皮书》(中国发展出版社)。作为养老行业代表多次被CCTV新闻、CCTV2《对话》采访。

2021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比上年增加99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我国人口老龄化呈持续加剧之势,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大幅增涨,且高龄化空巢化日益严重。一直以来王友广对于“养老”这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进行大量思考,并矢志不渝地耕耘于此。


铸剑于师大

回忆起在师大七年的求学时光,王友广表示,师大的内敛含蓄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的内敛、优雅从容,教他如何踏实做人与做学问。北师大追求的,不是表面的无限风光和热闹,而是那份细水长流从容不迫的人生哲学。有人说:北大学子仿佛一柄锋芒毕露的青虹,清华学子就像削铁如泥的利刃,而北师大学子更似朴实沉稳的玄铁之剑,拿武侠小说里的人物作比喻,北师大是那种拈花而笑的隐者。北师大人很少有那种仰天长笑出门去的不羁狂放。他说,作为北师大人,可以不锋芒毕露,但不可以没有自己的锋芒。

即使在北京师范大学生活学习了七年之久,但王友广却表示自己仍然没有彻底读懂师大。在他的眼里,师大是一本拥有着厚重历史和底蕴的学校。师大百年的过往,以及学校里每一位老师背后的故事,都能够让在此求过学的莘莘学子们学习终生。即使是现在,他也经常会回到学校继续讨论学习,沉淀自己,learning by doing。他表示,系统科学学院的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让你无论面对什么问题都能获得一部分解答。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但是一想到自己背后还有这么多的老师,而且他们在很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走在世界前列。每当他感觉到黔驴技穷时,他便会回到师大,回到一些曾经的师兄师姐身边,去跟他们探讨一些问题,听取他们对当前养老问题的宝贵建议。他认为,我们要学会做加法,就是把这个地方对你有用的价值加在一起,然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当在外面面对任何复杂场景不心慌,不胆怯,努力奋斗就行。


责任与担当

之所以选择从事养老这个行业,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来自于师大对我们的责任感的培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让王友广学长树立了一个很大的理想: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我国从1999年迈入人口老龄型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2011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050年前后,将达到4.8亿左右,超过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占届时世界老龄人口的四分之一,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由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不长,对人口老龄化将带来的挑战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在应对老龄化的举措上缺乏统筹,也对未来老龄化挑战缺乏准备,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战略地位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方式的认识还不深入,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政策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口养老问题上,缺乏对就业、抚养负担、代际公平等与劳动力供求和接续等政策安排。缺乏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推动老龄产业发展、促进健康老年群体收入,挖掘二次人口红利的政策。老年工作评估制度没有建立,难以对为老服务的效果、效率进行质量评估。中国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养老问题的方案,这是一个堪称诺奖级别的问题,中国目前有2.64亿的老人,这种需求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目前为止,全国有大几千家的上市公司,但是没有一家,是跟养老作为主业的主板上市公司,养老这个世界性难题,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解。

作为系统科学学院的学生,我们致力于也善于解决复杂问题,正是学校培养了他为国家作贡献的社会担当,才使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直面养老这个世界性难题。2014年,甲子科技应中国老龄化而生,“以敬老、尊老、专注老年人服务”为宗旨,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老年服务整合提供商,老年人的生活面临的困境不一样,诸如腿脚不便、身体疼痛、无法站立行走、大小便失禁等等状况,甲子科技针对老人生活中不同的需求开发产品,做好细节上的服务,力争将老人衣食住行做到面面俱到。王友广表示,甲子网将会循序渐进,大胆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推动中国老龄产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现在偶尔会感觉到对师大的辜负,因为这个行业目前还没有做成,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形成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这道难题还没有真正的解出。


目标与能力

回顾起自己的职业发展的道路,王友广着重强调了不同职业对职业素质要求是不同的。首先。自己要明确未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再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对于一部分企业,由于没有特别明确的评价标准,便会用一些社会普适的一些评价标准来进行筛选,比如用学历来衡量学习能力,用发表的文章数来衡量学术能力,看是否担任班干部之类的来衡量组织管理能力,从这样几个普适性的角度来对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进行衡量。但是对于其余大多数公司,比如以他为例,除了这些之外,可能更需要的是一些别的素质,比如考虑这个人对这个行业的认知,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对比于他之前在体系里面的工作,他表示,不同的工作对能力要求的纬度是不同的。当面临开拓市场新局面时,需要一个人要具备对市场机会的敏锐性,一种遇到困难时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具有像头雁带领雁群的组织领导能力。


学长寄语

访谈结束时,王友广学长将三句话送给了我们,也是他的研究生导师方福康校长他的。

第一句话是不人云亦云。不是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有自己的坚守。比如当初如继续待在体系里,也可以做得很好,但是为什么要跳出来做事,其实很多时候他思考的是如何能够对社会做贡献,有利于社会进步。这可能不会赚钱,但是当发现每年大概有四五千万老人摔跤造成致命后果,并且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品质在急剧下降时,他强迫自己要做一些别人之前可能没有做过的事。

第二句话是something new,无论是作为在学校里的学生,还是在未来的生活中,你每一天都希望有一些新的东西,有一些自己原来没接触过的东西,要保持一种敢于钻研,善于发现新事物的能力。选择去做对自己而言是新鲜的事,甚至是对你身边的人也是新鲜的事,它将挑战你,并给你自由,让你不必再走别人铺好的路,而且它会是很有趣的。

第三句话是学会跨越。人这一辈子,如果说你永远都是慢慢的走,慢慢的走,那么你也能够达到一个比较稳态的状态,每一个年代都是在跟同一个年代在竞争,所以这个时候要学会什么?要学会跨越式发展,如果你学会了这种跨越式发展,那么大概率你能领先于同龄。




作者:任峻泽、兰松、夏庭汉

摄影:王友广

编辑:高焱程

审核: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