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曾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光。”而这些闪光点,或是刻苦钻研的精神,或是乐于助人的善心,或是赛场上的拼搏,亦或是数年如一日做实验室最早到的人……为激励学院学生奋发向上,学院研究生会宣传部特推出系科访谈节目,定期访谈学院优秀同学。
你是否还在为科研与论文烦恼?是否还在为道路选择而纠结?让我们跟随“国奖访谈”系列采访,倾听国奖获得者们的心路历程和科研经验,一起汲取他们身上的榜样力量吧!
本期访谈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系统科学学院2019级博士林国政。他主要从学术研究、道路选择、出国经验、个人生活四方面展开,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验与成长经历。希望他的经验能够给予同学们以启迪!
国奖获得者介绍
2019级博士林国政,导师韩战钢教授,研究方向为物集群与集群机器人。现为图卢兹第三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物集群避险行为中的临界性原理。
科研经历:
西北大学, 美国: NICO (Northwestern Institute on Complex Systems)中心交流访学(2019.07-2019.10);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 访学(2018.12-2019.02);
2021年9月26日,第二届系统科学学院硕博论坛主讲人;
2021年5月,第五届系统科学大会poster;
2020年12月,国际复杂系统大会(CCS2020)分会报告;
2020年9月,第四届系统科学大会分会报告;
2018年9月,希腊国际复杂系统大会,会议poster。
科研成果:
Lin G, Han Z, Huepe C. Order–disorder transitions in a minimal model of active elasticity[J]. New Journal of Physics, 2021, 23(2): 023019.
王伟嘉, 郑雅婷, 林国政, 等. 集群机器人研究综述[J]. 机器人, 2020, 42(2): 232-256.
Li Y, Liu J, Lin G, et al. Gumbel-softmax-based optimization: a simple general framework for optimization problems on graphs[J]. Computational Social Networks, 2021, 8(1): 1-16.
学术研究
如何定下选题的方向?如何发掘创新点?
答:从大方向入手,尝试多个小的研究方向。多读文献,多做尝试,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要根据个人能力选定,一直进行不下去的工作,要合理地放弃。就我个人而言,相对于硬件方面的编程,我更适合软件方面的编程。我们并不需要去想一些大的创新点,只需要从小的创新点出发,尽力去把工作做得严谨。往往好的期刊论文就是抓住一个小的创新点,但这种小的创新点往往也不容易,需要阅读大量文献,理解相关领域的核心问题,然后围绕这些核心问题去做创新。或者通过和组里的人和老师的交流,以及参加学术会议,和专家探讨等方式发现创新点。
文献阅读和学术论文写作有没有经验方法分享?
答:我的建议就是坚持阅读大量文献。我阅读了大约600篇文献,其中精读80篇文献,整体地把握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看文献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使用一些翻译软件,只能沉下心来硬看,看多了,基本上对领域的关键词、语言用法等就有了了解。对于论文写作,我建议是要敢于去写。最好能边出成果,边整理。
如何能在学术会议中有所收获?
答:首先最好是参与到会议中,比如做poster或者进行会议报告,将自己的研究整理好将给别人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对本领域研究的认识。其次,在会议上要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了解领域内其他人在做什么,做到了什么程度,自己能做什么创新。最后,如果有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可以私下与作者交流。
在科研过程中碰到弯路如何解决?
答:弯路肯定是会走的,比如,有了一个很好的想法,后面可能发现别人做过了或者一个很小的问题,可能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去解决等等。遇到问题,要解决它需要静下心来,做好长时间的应战准备。我的经验就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方向是最重要的,困难和瓶颈是常态,但是只要方向没错,总会找到办法的,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学习新方法、与老师同学交流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如果方向错了,很可能前期做的一些努力都会白费。所以这也说明导师的重要性,遇到困难,要积极与导师沟通,明确接下来的方向。
如何找到合作的伙伴?
答:要知道自己做什么,再去找合作伙伴。通过老师认识合作伙伴,或者通过查看论文、沟通来了解合作伙伴。合作做工作时要主动反馈,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投稿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答:根据自己论文的水平先定一个自己想投的期刊,然后先尝试投一个较此期刊更好的期刊。之后,根据审稿意见进行修改,再重投或投意向期刊。针对有的审稿意见,如果觉得不需要改,可以向审稿人提出来自己的理由和想法。
你一般一个科研工作的周期是多久?
答:一个科研周期正常的话应该是一年,选题一个月,复现两个月,六个月模拟、实验和分析,写论文一个月,投稿到修改两个月。有的时候一个工作可以发表多个论文。
有没有什么科研利器分享呢?
答:Zotero用于文献整理,谷歌学术用于看论文,Github用于下载自己想要的代码并进行修改,编程用python,写作使用overleaf(在线latex)。
Figure 1:与导师讨论
个人选择
你觉得能取得这样优秀的奖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或者与自己的哪些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
答:勇于挑战,抓住机会!对于比较困难,但是有助于自我成长的机会,一定要勇敢抓住。要有好的心态,即使失败多次也不会崩溃。即使几个月做不出成果,也不会绝望。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保持好的心态,比如多锻炼、社交和早睡早起。发现或培养自己的爱好,比如读书,可以在身心疲惫的时候进行自我调解。
你为什么会选择读博?就你博士的经历和心得,可以给同学们提供是否读博的建议吗?
答:从小学到研究生,实际上都是接触已知的东西。而读博却是真正接触未知的东西,自己可以自由的探索,向未知的领域发起挑战,人生中这种机会是很少的,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所以就选择读博。建议想清楚自己是否适合读博。适合读博的人,一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有的人为了学位,有的人为了知识,有的人为了探索,总之想清楚为什么读博,思考如果不读博,这些目标是否就实现不了,如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读博,建议放弃;二要有稳定的情绪管理能力,它不是一件收益很大的一件事情,充满了不确定性,有的人几个月就能完成一个idea,有的人一两年还没有理想的成果,这时候是否能够稳定自己,不至于崩溃很重要。能做到这点才能够厚积薄发,这两点,我认为是博士最需要明确的。
Figure 2:生活照
出国经验
你有许多出国的经历,有没有英语学习的经验分享?
答:英语需要大胆地说,出国英语水平只要差不多就行,学术会议报告要好好准备,不够自信可以准备一个稿子背下来再去作报告,足够自信也要好好去准备。
请问你联培是是如何联系的外导呢?短期访问的申请需要注意什么?
答:我的外导是跟课题组有合作。在选择导师之前,我也咨询了自己的师兄。出国联培我是申请到了国家留学基金。在此之前,三个月的短期访问我是获得了学校资助。相关政策大家可以关注学校和学院公告。
你目前在国外进行科研工作,可以分享一下与国内的不同吗?
答:国外基本不会有加班,周末双休。实验设备和管理机制也比较好。各个方向的人会在一块讨论,学术交叉合作与交流比较深入。
Figure 3:参加希腊会议
个人生活
你是如何平衡好科研和生活?
答:积极做科研的同时,也热爱生活。平时,我会适当玩一玩,放松一下,好好干科研。
你在读博期间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
答:对研究领域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贡献,扩充了一点点研究领域的知识边界。
一句最想分享给同学们的话
答: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学海无涯,只要你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就力所能及地做事,前程自然而然就会到来。希望国政师兄的经历可以给我们鼓舞与启迪,也愿我们在科研和生活上,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努力只争朝夕!
作者:林国政、高焱程、杜文千
编辑:高焱程、王一婧
审核: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