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早上好!受狄老师委托,让我今天在这里发个言,和大家说一说我们学院的学科建设,交流一下学科建设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与学生党建、学生工作之间的关系。我是2018年10月份来到我们学院工作的,2019年10月24日开始担任学院院长。从时间上来讲,我在学院工作时间还不如在座大部分同学的长,但是我还是很想跟大家在这里交流一下对学科建设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思考,其根本原因是,在座的各位是未来学院学科建设的主力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是学院工作的主要任务,这些都与同学们密切相关,你们将工作在科研第一线,你们的成长成才决定了人才培养水准与质量。与大家通过交流、取得共识,是我们学科建设进一步砥砺前行的前提和基础。
我今天的发言分两个部分。首先介绍一下我对学院学科建设现状的理解,以及学院研究生现状是否与学科建设相适应;其次我谈一谈我们学院未来进行学科建设的思路与设想,进一步对学生党建、学生工作如何能与学院学科建设相结合,给学生党建工作以生命力,给学科建设“输血”,提一些我的观点。
我先来谈第一个问题。
不容否认,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科要建设“双一流”学科,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要建设国际顶尖的、国际著名的系统科学学院,这既是国家和社会对于北师大的外在要求,也应当成为我们学院各位师生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求。从学院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学院具有非常辉煌的历史。1970年末,以方福康先生创建量子力学研究小组为开端,北师大开始酝酿成立交叉科学学科,并于1985年正式成立系统理论专业,开创了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科,并成为当时中国仅有的两个系统理论专业之一。近40年来,以方福康先生、姜璐教授、李克强教授、狄增如教授、李红刚教授、韩战钢教授、王有贵教授等为代表的一批学科领头人,带领北师大系统科学学科取得了:在全国率先形成从本科到博士后流动站完成的人才培养体系,率先建立一级学科、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系统理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4年国家系统科学学科评估排名全国第1,2008、2012年学科排名第2,被国内同行誉为中国系统科学人才培养的“延安”,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等等成绩。可以看到,这些成绩,是辉煌的。
同学们,当老系统人提及这些成绩时,我能感受到,他们是自豪的、是骄傲的,因为它们凝聚了这一代人的心血,是这一代人艰苦奋斗的结果,这样的奋斗过程使他们终生难忘。
然而,2016年的学科评估排名给了我们一个不小的冲击,我们的学科排名是第4,等级为B-,这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别人在进步,而我们进步的速度没有别人快。这次学科排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个警钟也是敲给在座的各位年轻的系统人的,警示我们绝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和功劳簿上。这两个月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北京师范大学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自活动一开始,学院党总支就要求我们将不忘初心主题教育活动与学院的学科建设相结合,把党建工作做实。我们深刻反思了学院学科建设过程中,队伍规模较小、科研方向过于分散等问题,逐步提出并形成了以生命系统、神经系统、教育系统、地球系统为主要方向,进一步夯实非平衡统计物理基础的相关举措,得到了老师们的基本认同。
学科建设规划制定后,下面的关键就是抓落实,需要全院教师和研究生们的共同努力。那么,作为学科建设主力军的在座各位的整体状态,是否能适合学科建设的需要,坦率地讲,我是有些担心。
在不忘初心主题教育活动中,我先后参与了多次与学生代表的座谈,当然之前我也有过观察。我看到的一个现象是,学院经常组织不错的学术报告,报告人也很不错,但几乎看不到学生参加。作为系统科学学院的研究生,知识面和学术兴趣应当广泛一些,不然怎么能解决系统性的科学问题,我们的研究生参与学术报告的情况不乐观。在与学生代表的座谈中发现,硕士研究生在讨论问题过程中的关注点,有一些片面,没有感觉到他们的学术需求、科研需求,主要关注点是怎样找工作,怎样为找工作而实习,怎么能出国交流,而不关注出国交流的目的是什么。我感觉,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但如果我们的研究生,都是来抱着一个来学院学习仅仅是为有个文凭,然后出去找工作的话,这还怎样能与我们学院的发展相结合?进而,我也很质疑,这样培养出来学生,是否真正能够在就业上有很好的前景和很好的发展。一个研究生跟本科生的巨大区别,是有没有经过系统的研究训练,这种训练是极其重要的。将来你们走上社会后虽然不一定做学术工作,但是否真正具备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能不能不断的发展?这一年的或者这种通过研究工作的这样所谓的培养和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可能与我在德国学习和工作多年的经历有关,对人才培养中研究训练所起的作用,以及跨专业的就业,我印象非常深刻。我1987年到德国学习,2000年回到中科院工作,当时德国的大学毕业就取得硕士学位,学习期间有一年正式科研时间,实际做科研的时间一般还不止一年。我接触的德国同事们,他们硕士、博士毕业后,基本都跨专业进入工业界工作,而且非常受欢迎。其原因就是,通关物理专业的研究训练,能够培养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在这方面肯思考,愿攻坚,在别的方面一定有同样的习惯,学生用这种做事方式做科研,他在将来走向社会碰到实际问题时,他的处理方式也会是这样。因此,从硕士培养来说,不管是从我们学院将来学科发展的角度,还是我们将来要培养比较优秀的毕业生角度来说,我认为,如何加强学生在学习期间的科研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博士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与博士生交流和座谈时,倒是关注学术了,但我觉得博士生不是我想象的做博士该有的状态,有些学生,夸张些说,是非常“坦然”地觉得自己无法抓紧时间学习,是肯定要延期出站的。这哪是一个做博士的研究生应该有的状态?连起码的,比如说到学院来上班工作,都不能保证。我的经验是:做博士研究的期间是个非常辛苦的阶段。因为一般来讲,研究工作都不是那么顺利能完成的,是经常要加班、熬夜等等,但学生非常坦然的在说,自己管不好自己,抓紧不了时间,没有看到一点愧疚感。当然,或许这不是大部分学生都有的状态,但我的观察是,有一定的比例。
应该如何提升学生的精神状态,提升学生对于学科的归属感,或许是我们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虽然我是从学科建设出发来讲的,但是这是一个事关学生成长与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人的精神状态是一个综合的反映,有时你是否会成功,功利一点,找工作是否会被录用,可能就是那“一霎那”,而这一霎那的本质是就是你的精神状态。有人常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借这个机会,我也想跟大家沟通一下学院学科建设的一些基本思路,今天我们是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专题研讨会,我想,与学科建设一样,两者应拥有共同的目的,我认为,其内在的逻辑与要求,也应该是一样的。
同学们,我们是系统科学学院,所以,我们潜意识当中也会希望我们的包括学科建设工作在内的所有工作也是系统的、是科学的。我想,这个要求不过分。我曾经仔细阅读过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主题教育活动中,各位同学通过“建言献策”给学院提的意见,从意见中,我能够读到大家的期望。通过长时间的调研、交流、反思,我逐渐有了一些思路和想法,虽还不成熟,但我提在这里,供大家参考和思考,尤其是开展学生工作时参考。这些想法归结为4个关键词:氛围、体系、土壤、机制。我的观点是,这四点是系统科学特征的必要条件。
一、氛围。来到系统科学学院,我能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跟我说,系统科学学院的氛围很好,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很和谐。事实也的确如此。这的确是我们学院的优势,必须要进一步夯实,这是我们的致胜法宝。但今天我想提的,就是在和谐氛围的基础上,能再加上两个词:务实+规范。务实就是要实事求是,重视调研,要不回避问题,及时回应问题,要说到做到,要重诚守信;规范就是指我们要讲求工作方法,有规范的制度、规范的组织形式、规范的工作流程,规范是一个组织走向“成熟”的标志,是“组织权威”的一种象征,仪式感就是一种规范。我想,务实与规范,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离开了务实,规范就是形式主义,而离开了规范,务实可能就会变成繁琐。
二、体系。习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的就是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体系就是“组织+平台”,通过体系建设,我们可以营造各司其职、重诚守信的风气。体系一词,特别具有系统科学的特点,进行体系建设不仅要求我们思考设立哪些组织机构、构建哪些平台、制订哪些制度,更重要的是思考这些组织、平台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些制度相互之间的联系,这就是要进行顶层设计。我们是学系统科学的,不同的结构就会有不同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思考体系建设。一个好的组织体系,能让我们明确我们各自的位置,能够明确我们对于整体的意义;一个好的制度体系,能够帮助我们协调、建立正确的预期。因此,良好的体系建设是系统科学的管理的关键。
三、土壤。从系统的演化来看,除了秩序,我们希望一个系统是有活力的,这就要求我们需要重视土壤建设,这是重视长期发展,而非短期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哪些是学科建设中的土壤建设,哪些是学生工作中的土壤建设,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四、机制。“复杂的世界,简单的规则”讲的就是“机制”的作用。管理中的机制就是我们需要思考“发扬什么,摒弃什么”。我想,从亲社会行为的角度,“合作”的行为对于一个社会、一个组织的发展是有利的,这就要求我们寻找到能撬动整个社会、整个组织的那个“点”,从而使大家能够呈现合作行为。
我今天在这里提出以上四个关键词,是我最近结合学科建设、学院管理在思考的。我看到我们今天的专题研讨会,后面还安排有学院非常优秀的学者、教师学术骨干、学生学术骨干的交流,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就是特别想了解他们对于这几个关键词的理解。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四个方面应该是一个统一体,为实现有效的管理或者卓越的管理,这四点都不可或缺。我曾经与周亚老师就这个主题在一起讨论过,他就提出要把这作为这次会议的研讨框架,抛砖引玉。我希望各位老师、同学从这几个方面思考我们学院的学科建设、学生党建等各项工作,使他们变得有血有肉,成为一个整体,这就是我的初衷。
同学们,作为院长,我非常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同学能够以好的精神面貌融入到我们学院的各项建设工作中来,这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同时,我也拜托各位一同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氛围营造、体系构建、土壤建设、机制设计,使更多的同学主动投入到学院各项工作中,我的态度是明确的:倡导、鼓励、支持、奖励这样的同学。我们学院的美好未来靠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打造!
这就是我今天的发言。谢谢大家!